产品详细介绍
④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设置起点为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冲脱。
⑤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⑥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按顺延台阶布置,安装135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
⑦设置的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应平整、干燥、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
⑧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布设长度为100m。
隧道隧道逃生管道种类:
钢制隧道逃生管道、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三种。
隧道逃生管道的规格:
Φ630*20mm Φ800*30mm Φ820*8mm Φ1020*10mm Φ1120*10mm Φ1220*12mm
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是一种由乙 烯、丁二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平均分子量在250万以上的线型结构热塑性工程塑料。 世界上早由美国Allied Chemical公司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 此后德国Hoechst公司、德国Her-cules公司、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等也投入工业化生产。我国于1964年早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
我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逃生管,逃生管道,隧道逃生管道, 逃生管道,新型隧道逃生管道,轻型隧道逃生管道,钢制逃生管道,悬挂式逃生管道等物资及配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新型逃生管道重量轻、抗冲击、耐压韧性好,拆装搬运方便、设计合理,荣获多项技术,被中交、中铁、中隧、路桥集团公司项目部认可品牌!
应急逃生管道厂家
公司生产应急逃生管道,钢制新型逃生管道道,隧道施工逃生设施(隧道施工快速逃生设施如:逃生绳、逃生逃生用滑车、隧道逃生箱等)隧道逃生管道大型生产厂家, 保护逃生管道,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合部承保,一次合作,受益终身!
根据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组织编写的《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为加强隧道施工管理,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结合我公司2015年的市场调查,发现全国各个隧道施工单位长期采用钢管来做为施工逃生,但是因为钢管本身的耐冲击性能太差,对施工人员逃生起不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它的重量太重,安装不便,一直为各大隧道施工单位所鄙弃,对此,本公司特研发一种新型的隧道逃生管道。
中雄管业有限公司位于宜阳产业集聚区,交通十分便利。我厂从事 安徽铜陵衬胶管道的研发、生产、施工。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产品已形成高品质的 安徽铜陵衬胶管道系列,更有一支的技术队伍和生产队伍。我厂产品质量稳定、信誉良好。我厂始终坚持诚信务实的经营宗旨,把客户的要求放在重要位置,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与各界新老朋友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隧道施工应急管道隧道逃生管道
中雄管业建议在隧道工程施工时,工单位应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开展隧道超前水文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单位要预报和监测质量,同时及时准确反馈给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当发现围岩变形和速率较大等异常情况时,施工单位要立即组织撤出施工人员。
隧道逃生管道管径设计
由于所需隧道逃生管道的尺寸设计是根据人体测量学的先驱美国专家阿尔文·R·蒂利的人体爬行理论的研究数据而定制的.因此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并亲身穿越的方法,并且考虑工厂生产的管道的尺寸系列,经过试验确定管道外径尺寸为800mm。管材长度根据隧道施工现场条件和运输条件分为、3m和6m。
隧道逃生管道壁厚
根据反复实验的结果和相关理论数据得出,隧道逃生管道的尺寸不易过小,过小容易在塌方时逃生管道容易损坏,尺寸过大会增加成本,不利于施工中的转运。结合Hertz研究成果隧道逃生管道尺寸定为外径800mm壁厚30mm。
隧道逃生管道监控量测与观测
监控量测主要包括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目前采用有尺量测和无尺量测。为确保量测数据准确和操作方便,大断面隧道宜使用无尺量测。
隧道浅埋,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拱顶下沉或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要暂停施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这些经验数据是十分重要的)。采用有尺量测时,测点挂钩要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不变形、点接触,埋点不得焊接在钢架内。
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专用仪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观测,并对其稳定性、性进行评价,据此对施工方法、结构支护参数进行验证、调整的工作。是隧道施工的“眼睛” 。监控量测要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施工工序,由专人负责,建立等级管理、息反馈和报告制度。建立日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的风险预警机制。